《非台北觀點》
台灣文學的出路彭瑞金
最近接連在公開的演說場合和友人聚會時,不下五次被問道:「台灣文學系畢業,有什麼出路?」我雖然在台灣文學系任教,並不見得有義務回答這樣的質問,但這些問話中的疑慮,我可以接受,但歧視和鄙夷,身為台灣文學人,不能不挺身抗拒。
台灣文學系所畢業生的出路,和物理系、化學系、數學系、英語系學生機會是完全一樣的,可以從事進階研究、走學術發展路線,也可以加入各級學校的教學工作,經由公務員任用考試、擔任公務員,投入相關的文化產業,編輯、廣播、演劇、出版、經商……,至少沒有一條規定,因為是台文系畢業生所以不能做的。我認為,所有的台文系學生,都不應該有出路的憂慮,既然進來了,只想到多帶點什麼走出去,才是當務之急。
我無意自鳴清高,我也清楚現在的學生走進台灣文學和我們當年的心情是不同,但我相信機會是人創造出來的。我同輩、乃至前輩的文友們,幾乎沒有人是懷抱功利的目的走向台灣文學的,如果有人以為走向台灣文學可以成名、發財,必定被譏為痴人說夢話。我就從來沒有夢過台灣文學可以設系、可以進入教科書,可以回到它應有的「國文」的位置。九○年代,進入思想解嚴的階段之後,我和一些文學界的朋友,從教育的角度發現,我們的教育體制和教科書都在做瓦解、渙散台灣國民意識,甚至在做替別的國家、敵國培養國民意識的荒謬現象;表面上,這是為一個實際不存在的虛幻之國編的國民養成教育文、史教科書,事實卻是為敵工作。我們跳出來呼籲教育改革,教育改革當從教科書改革開始,教科書改革又得從部編(國立編譯館)教科書的解放開始。我們又想到台灣文史教育人才的問題,而有台灣文學、台灣歷史設系之議。我們尋求管道在立法院辦公聽會,希望把這種聲音傳出去時,除了少數被我們說服的立委之外,多數的在野黨(今天的執政黨)立委,都還對為敵國作嫁的教育茫然無知。
我說這段「故事」的目的是要讓新入夥的台灣文學人知道,當年我們面對台灣文學通路的銅牆鐵壁時,不惜以肉搏的精神去打這場仗,根本無法預料誰先陣亡。這些改革的標的,都比我們預期的順利達成。我們在做這些時,從來沒有人想從這樣的改革裡獲得什麼,只是認為「理所當行」便跳下去。當年率先站出來的戰友們,除了我偶然成為台灣文學系的教師之外,沒有一個人從中收割任何成果。其中,還有一位年逾五十的文友,目前還是處於「失業」狀態,特意展現他的黑色幽默,跑去報考台灣文學研究所,碩士班畢業後再考博士班,預估博士班順利畢業時是六十三歲。我開玩笑說,那已是安全年齡,到時候他的台灣文學,已經不再對學界產生威脅。
今天,再也沒有人敢嗆聲「台灣文學」的正當性,再也沒有人阻擋台灣文學前行的道路時,台灣文學怎麼還有出路問題呢?以前的人是全無機會,現在是機會來了不知道伸手去接。隨便舉個例吧!只要全民加把勁,促使考試院的各級公務員任用、升遷考試,專門職業的證照檢驗考試,以及大考中心、高中升學考試,教育人員任用資格考試……的文史考題全面以台灣文學、歷史命題,回歸正常國家的文史教育主體,台灣文學和台灣歷史補習班,不就和英語補習班一樣,全國滿街都是嗎?想像一下它需要多少師資,多少教材,多少「猜題」的人才,可以創造多少出路?
身為台灣文學人,應該關心的是台灣的出路,而不是個人的出路,唯有台灣有出路,台灣文學人才有出路,而台灣的出路繫於台灣國民精神堡壘的建構。首先我們要不斷地自問,也向政府(考試院)質問、向教育部、國防部、向社會大眾質問,我們可以把台灣命運交給對台灣茫無所知的公務員、教員、軍人嗎?為什麼任用他們時,不加考驗、節制? .....2004-09-20【台灣日報】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